时 间:
搜 索:

地址:中国北京东长安街2号
邮编:100731
电话:(010)65121919
传真:(010)87519093

当前位置:首页> 重要讲话

6月22日,廖晓淇副部长在首届中国中部贸易投资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文章来源:
时间:
文章类型: 内容分类:

女士们,先生们,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光临首届中国中部贸易投资博览会新闻发布会。   

  经国务院批准,首届中国中部贸易投资博览会(简称“中部博览会”)将于2006年9月26-28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举办。此次中部博览会由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旅游局、中国贸促会、全国工商联、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以及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借此机会,我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举办中部博览会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做出的又一项重大决策,是我国新阶段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东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举办中部博览会,是商务部等部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平台。   

  中部六省地处中国腹地,总面积近103万平方公里,人口3.61亿,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中部地区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发展条件,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中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独特区位优势,已初步形成便捷通达的水陆空交通网络,有条件成为开放、有序的国内大市场的物流中心和平台。二是中部地区拥有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和较好的科教基础,产业门类齐全、承载能力强,有能力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可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外商投资企业中部再投资、以及国内大型企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对中部的投资。三是中部地区积淀了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有着广阔的旅游市场空间,可以吸引人流、烘托人气、创造更多商机。   

  我们此次举办中部博览会,目的就是发挥中部地区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利用当前国际及区域间生产要素和产业流动、转移加快的有利时机,搭建中部地区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中部地区更好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提高中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下面,我重点介绍首届中部博览会的主要内容和活动安排。   

  首届中部博览会的活动内容主要包括货物贸易、投资促进、旅游推介等。货物贸易主要是宣传展示中部各省优势产业及名优特产品,投资促进主要是展示中部投资环境、促进企业交流与合作,旅游推介主要是展示和推介旅游资源。期间还将举办各种论坛和专题研讨会,邀请国内外政要、商界精英、专家学者发表演讲。   

  初步确定有以下活动安排:一是9月25日晚举行隆重、独特的开幕仪式和“中部放歌”文艺晚会。二是9月26日上午举行开馆仪式,届时将邀请国务院领导为“中部博览会”剪彩开馆。之后召开万商西进大会,将邀请国务院领导、中部地区代表、港澳嘉宾、企业家、学者等围绕加强国际和区域合作、促进中部崛起发表演讲。三是从9月26至28日,将举办为期三天的推动“万商西进”系列专题活动,包括发展现代物流促进中部崛起论坛、商品采购洽谈会、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研讨会、外商投资企业中部再投资论坛、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研讨会、东中西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携手共同发展专题论坛、中国中部国际会展业论坛等。此外,中部博览会还将举办中部地区旅游洽谈活动,由国家旅游局组织国内外旅游业开展合作与交流。   

  为配合首届中部博览会的筹办工作,商务部还分别在北京、长沙、西安、合肥、沈阳等地举办了一系列座谈会,邀请国家有关部门以及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政府部门的同志,就中部崛起献计献策。商务部目前正在此基础上汇集、制订相关措施和建议,争取在首届中部博览会上发布。   

  女士们,先生们:   

  中部崛起已经从准备阶段发展到了实施阶段,中部的商机已经从潜在的发展成为现实的。将要举办的首届中部博览会同时兼有政策发布、论坛研讨、展览展示、洽谈对接等各种功能,是一场内外贸融合、内外资并举、推进旅游合作的内引外联经贸盛会,它将中部各省的美丽和商机充分地展现到与会者的面前。商务部和其它主办单位一道,真诚欢迎各地、各国的工商界朋友参加中部博览会,以此为平台探讨共同发展的机会,我们也希望,能够借助新闻媒介,有更多的人了解中部、投资中部,共享中部的发展机遇!   谢谢大家!   

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    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    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    并自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网站管理:商务部信息化司
技术支持: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10164号

地址:中国北京东长安街2号
邮编:100731
电话:86-10-65121919
传真:86-10-87519093
邮箱:商务部邮箱